美國、歐盟對中國紡織品出口特限措施將于2008年底到期,專家認為未來中國紡織品出口增長依然不容樂觀
【《財經網》專稿/記者 王姍姍】商務部將從明年起,取消對中國企業輸美和輸歐紡織品的出口數量及許可證管理。不過,專家認為,中國紡織品的出口增長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由于美國、歐盟對中國紡織品出口特限措施將于2008年底到期,10月26日,商務部對外貿易司負責人在商務部官方網站上正式宣布了這一政策變化。
商務部新聞辦工作人員向《財經》記者表示,此時這個談話,是希望能在當前紡織品服裝對外出口增速放緩的形勢下,給中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打一劑“強心針”,讓企業看到政策變化所帶來的機遇。
據中國海關統計,2008年1至9月,中國織品服裝累計出口1369.4億美元,同比增長8.1%,增幅較去年同期下降11.9個百分點,其中對美國的出口額為192.4億美元,同比增長1.4%,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28個百分點。
來自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對歐盟、美國出口額,約占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的32%。
2005年,美國和歐盟在全球紡織品配額體制結束時,繼續對從中國出口的部分類別紡織品和服裝產品實行配額限制。不過,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工作組報告書》第242段紡織品特限措施以及中美、中歐《紡織品備忘錄》將于2008年12月31日到期,世貿組織成員國將不能再引用第242段對中國紡織品實施限制。一些國家由此擔心,中國紡織品將會對本國紡織品服裝行業形成沖擊。
9月26日,75名美國眾議院議員聯名致信布什總統,希望政府明年在特限措施取消后能對從中國進口的紡織服裝產品實施監測措施。10月初,柬埔寨、墨西哥、菲律賓、南非等17個國家的紡織服裝組織也集體致信美國國會領導人,敦促布什政府明年延續對中國紡織品出口的貿易救濟調查,理由是中國在美國服裝市場份額快速增長,發展中國家和最欠發達國家已經損失數十萬個工作機會。
分析人士認為,2009年,美國和歐盟對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展開調查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一位紡織專家就向《財經》記者分析,隨著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不斷增加,歐美的限制條款也在不斷修改,配額限制只是其中一種,未來可能會影響中國紡織服裝出口的還有節能、環保等其他措施。對此,商務部對外貿易司負責人稱,為確保平穩過渡,將會與有關國家展開對話與溝通。